English

姬鹏飞同志生平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2000-02-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姬鹏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2月10日13时52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姬鹏飞同志(原名姬宏,曾用名吉洛),1910年2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东张镇东张村。他幼年丧母,在读完初中一年级课程之后,16岁到西安谋生,考入冯玉祥军队办的陆军医院学习。其间,他受到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熏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其他进步书籍,参加了李大钊同志被杀害后的悼念活动。

1931年12月,姬鹏飞同志参加“宁都暴动”,后任红五军团军医处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战役。他于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调任红五军团卫生部部长。1934年10月任中央军委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并带领野战医院参加长征。1935年5月改任红一军团卫生部主任。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军委卫生部医政科科长、中央军委后方卫生部部长。从1937年1月起,先后在中央党校、抗大和马列学院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1938年11月,姬鹏飞同志从延安到安徽,任新四军后方政治处主任兼新四军军医处政治协理员,参与建立了新四军后方医院。1940年春,任新四军苏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新四军发展方针,参与指挥称之为“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和黄桥战役,为新四军在苏南站稳脚根,建设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姬鹏飞同志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调任一师三旅政治委员兼苏中四分区军政委员会书记、苏中区第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全面负责该地区党、政、军、群的领导工作。从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他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动员和团结各阶层民众,以顽强的斗志,在原地坚持武装斗争,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在河网地带胜利地粉碎了日伪疯狂的梳篦式大“清乡”,为抗日战争写下了绚丽的一页。日本宣布投降后,他参与指挥了兴化、盐城战役,拔除了运河沿岸和通榆公路上的日伪据点,使苏北、苏中、苏南解放区联成一片,为以后的苏中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解放战争中,姬鹏飞同志先后担任苏中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十纵队政治委员,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军区政治委员,华中指挥所副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为胜利地进行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占杭州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姬鹏飞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1949年11月,中央调姬鹏飞同志到外交战线工作。从1950年9月起,他先后被任命为我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团团长和首任特命全权大使。他积极促进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努力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中央交托的重要外交使命。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新中国崭新的外交风范赢得了驻在国的尊敬和钦佩,被誉为中国政府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按照建国初期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方针,他对我国驻外机构的创建和首批外交人员的培养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其经验受到中央的肯定和赞扬,并在驻外机构中推广。

从1954年9月起,姬鹏飞同志先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代理部长、部长,时间长达二十年。在此期间,他坚定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外交路线,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我国一系列重大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并主持组织实施。他参与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重大外交活动。他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在处理涉外事件和外交谈判中,坚持原则,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十分重视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建设,注意言传身教,努力把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思想工作作风植根于外交干部队伍中,同时高度重视对各种外交专业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在干部的任用上,他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外交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他善于团结一班人,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发挥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他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发展和外交队伍的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姬鹏飞同志受到林彪和“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和打击。面对林彪、“四人帮”对中央外交路线的严重破坏和干扰,他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忍辱负重,忠于职守,在极为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中央制定的外交政策,维护了我国的尊严。

1975年1月,姬鹏飞同志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他积极参与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瘫痪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机构。1978年,他参与领导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他为全国人大恢复并全面开展工作,特别是加强全国人大同世界各国议会之间的友好交往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自1979年1月起,姬鹏飞同志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务。他为加强国务院机关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了许多工作。他受中央委托,处理了大量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的涉外事务。他领导中联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总结历史经验,在处理党际关系上恢复了“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大幅度果断调整党的对外交往方针政策;陆续恢复了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建立和开拓同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政党的友好合作;打破传统观念,开始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和其他类型政党进行接触与交往,广交朋友,使党的对外工作空前扩大和活跃。他为全面恢复我国的对外交往,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3年8月,姬鹏飞同志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负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有关准备工作。他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和中央制定的对香港的一系列政策,参与指导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方就香港前途问题举行的艰苦谈判,付出了大量心血。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并于次年生效后,他被任命为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香港和内地的委员们,用4年零8个月的时间,创造性地完成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其间,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面对当时的复杂形势,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公开发表谈话,重申邓小平同志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决不会改变,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如期胜利完成。他还指导了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葡方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并担任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负责港澳工作期间,广泛接触和联系港澳各界人士,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他不顾年事已高,几次赴港澳访问,广交朋友,认真听取港澳同胞的意见,受到港澳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尊敬。姬鹏飞同志为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作出了杰出贡献。

姬鹏飞同志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姬鹏飞同志坚决拥护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拥护并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他注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衷心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他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后,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姬鹏飞同志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贯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处事沉稳。他对革命和建设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淡泊名利。他心胸豁达,作风民主,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他平易近人,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同志。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尤其关心培养年轻干部。他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忘我革命精神和崇高道德品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佩和称颂。

姬鹏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人民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姬鹏飞同志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姬鹏飞同志永垂不朽!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